学工公告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工公告  >  正文
武昌理工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18-04-16 点击量:

武昌理工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根据《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青联发[2016]18号)、《关于湖北省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武昌理工学院共青团工作,推进我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学校共青团工作改革以成功素质教育为特色,以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通适素质过硬、创新素质突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按照“坚持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原则,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着力开展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团工作,团结带领我校团员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共青团的改革和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团结带领我校青年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二是坚持青年导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成为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着力把我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成为“青年之家”,使我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我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四是坚持基层导向,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要发挥基层团组织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先试先行,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础要求,重点突出基层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通过强职能、重服务、增活力,实现学校共青团工作内涵不断提升,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使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优化机构设置。

坚持按需设岗,校团委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和学校实际设置工作机构。实行“职能部门+学生中心”的工作机构模式。

校团委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调研部等、学生中心包括:大学生权益服务中心(权益部、宿舍管理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图书管理委员会)、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艺术实践中心(大学生艺术团)、青年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活动中心(技术部)等,学生中心由校团委邀请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相关职务或指导老师,由学生干部组成工作队伍。健全分类、理顺机制、完善职能,充分发挥专业协同工作平台作用,全面支持和保障完成团委主要工作任务。二级团委应参照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工作机构推动相应工作。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工作要求。实行校、院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2个以上基层团支部和100名普通团员,每人每年直接联系、指导1个以上学生社团,具体指导团支部、社团建设和团员服务教育培养。建立健全共青团工作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通过实行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3.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持续打造全团重点工作品牌和学校特色品牌。促进“一学一做”“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大学生创新成果拍卖会”、“校园体育文化节”和“社团文化节”等团学工作品牌;注重运用学校OA系统、校院两级团学组织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指导和推动工作,实现各级团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明确校团委、学院团委、团支部等不同层级团组织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对学校各级团组织的评价考核;建立健全我校共青团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鼓励二级学院团委、团支部承办校级活动;注重对团支部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每年根据实际下拨经费资助和鼓励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联合会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武昌理工学院“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加强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按照《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要求深化改革;各学院学生会由各学院团委归口指导。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严格执行《武昌理工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各分团委、学校各相关部门按照“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所属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兼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学院(部)学生会中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分管学生社团工作。

5. 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校级团代会每5年召开一次,院级团代会每3年召开一次。在特殊情况下,经同级党委和上级团组织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增强代表性,提高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团支部直接选举,校级和院级团委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开展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积极开展“活力团支部”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团组织架构,加强校园团组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团组织探索社团建团、实验室建团、宿舍建团、网络建团多种形式,切实落实团组织对全体团员“全覆盖和多重覆盖”要求。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规范已有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基层团支部支委设置基础上,适当增设团支部副书记、权益委员、志愿服务委员等支委。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或班长兼任团支部书记的制度。联合校工会,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的联系服务引导。

(三)加强先进性建设

7. 健全团员教育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严格执行“举团旗、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过团日”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严把团员入口关,规范入团发展程序。按照“严格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的要求发展团员,严格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团支部考察制度,加强入团仪式教育;坚持“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突出思想政治要求,把团员教育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尊重团员主体地位,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团支部大会,每月召开一次团支部委员会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团小组会。团员每年参加以政治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落实好团前教育、发展团员、组织生活、教育评议、奖励处分等各项规定。每名团员都要按规定自觉交纳团费,团费使用和管理公开透明。对于年度团员教育评议结果不合格团员,经批评教育后不予整改的,依章及时处理。

8.彰显团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团员先锋岗、团员示范岗等形式,开展团员承诺践诺和履职尽责活动。突出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抓住学生开学、开展入团仪式、重大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在全校广泛开展集中注册工作。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依托“志愿中国”信息系统开展团员注册志愿者工作,力争2017年、2018年、2019年逐步实现全校40%、70%、90%以上的团员通过“志愿中国”信息系统成为注册志愿者。要求每位团员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40小时,把团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把志愿服务作为入团教育和团员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团员逐步认同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践。保持和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引导团员在组织和参加团的活动时佩戴团徽,亮出团员身份,展现良好形象。

(四)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9. 完善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不同时期教育需要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创新实施以“主题团日”为载体的日常思想教育,科学构建内容体系,定期发布教育主题,继续施行“学校规划+学院推动+素质导师指导+团学骨干带动+团支部具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按年级、分层次的推进方式。扎实开展“四进四信”、“一学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与信仰对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等专项思想教育活动。在“五四”“十一”“九·一八”“一二·九”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开展各类形式新颖、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大型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领袖培养工程”的示范作用,将“青年领袖培养工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学生干部、团干部等青年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0.健全实践育人普及化参与机制。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暑期志愿服务项目,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健立健全校地、校企、校校等结对共建机制。制定《武昌理工学院社会实践测评办法》,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分管理系统(本科生设2学分,专科生设1学分),实行注册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举办“我选湖北·聚英才”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引进更多优质政府单位、企业、社会机构的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实习就业;依托各学院校友资源,推进实施“校友论坛”、“校友招聘会”,让优秀的青年校友和学生互动,以朋辈资源助力实践助力成长。制定《武昌理工学院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办法》,划拨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大力推动“本禹志愿服务总队”建设,包括“大手牵小手”“春蕾助梦”“青春健康项目”“知行普法”“雏鹰·圆梦”“布谷学堂”“天使之翼”等志愿服务品牌。大力扶持公益服务型社团建设,如“爱心家园协会”“雷锋敬老社”等,对在“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获奖的社团,给予活动经费奖励。认真组织选拔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鼓励引导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

11.继续推行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素质学分”制度。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创建并实施以素质本位为价值取向、以素质学分为计量单位,以“三维”(专业素质、通适素质、创新素质)评价为基本特征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制定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入学教育、思想品德、成功内省、博览群书、学生特长、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成效测评办法,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学校团委与教务、学工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的——素质学分”制度,促进“素质测评”活动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将“素质学分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武昌路工学院素质学分管理办法》,组建测评小组,认定专门测评师,通过理论课程测评、实践课程测评、专门项目活动测评三种形式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素质学分”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素质学分制”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12.健全困难学生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和学生权益维护体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专项行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下设十四个分中心,为学生提供教育、生活、就业指导、成绩查询、户籍服务、心理咨询、贫困资助等一站式优质高效服务。设立学生服务中心主任职务,作为校权益部指导老师,在院系、班级设立对应权益部长(委员),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权益部反馈群”收集、听取涉及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普遍诉求问题,及时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馈。通过推动设立“校领导接待日”、“职能部门交流会”、“学生情况反映座谈会”等方式,构建学生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的常态化机制。

13.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整体格局。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托,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积极推进“智慧团建”建设,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发挥校团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作为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工作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分团委成立新媒体工作室(中心)。打造微信、微邦、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持续完善团属微信“青春武昌理工”、微博“共青团武昌理工学院委员会”、QQ、贴吧、网站“梅南青年旗帜”等网络阵地和新媒体矩阵群,强化正面舆论引导。统筹建好网络文明促进会、新媒体研究会和网络文明志愿者等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

(五)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4.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制度。打造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校院两级团委书记由校党委组织竞聘上岗,校团委设1名专职团委书记,八个二级学院各设1名专职团委书记,各学院从学生骨干中选拔1名兼职团委副书记。同时,校团委、院团委注重从学生中选拔建立团组织的兼职干部队伍。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对应行政级别。校团委接受上级党委的考核,院团委接受校团委的考核,严格按照《武昌理工学院考核条例》、《武昌理工学院考核细则》,从严管理、考核团干部,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15.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教育引导我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将团的干部培训纳入学校干部培训体系,建立团干部定期集中学习团的理论和业务制度,团干部到岗后一年内必须接受任职培训。团干部要作为普通团员编入支部,带头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围绕共青团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以及青年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新趋势,积极组织参与工作理论课题研究,为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建立健全学生团干部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校团委团干积极参与团省委、团中央举办的高校团干部培训班,学校“青马工程培训班”“青年领袖班”是培养团干的重要组织,旨在培养培训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提升团干综合素质,促使更好地参与团的工作。

(六)强化保障支持

16.优化党建带团建机制。校党委每年党建等会议中需列入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和学院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校党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校行政有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校党委常委会及时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研究共青团工作。校团委书记同时兼任学工处(通适素质教育学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完善院级团组织“受学院党组织领导、同时受校团委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校院两级团委每年定期向校党委组织部推荐优秀学生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

17、优化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校团委单独设置。认真落实教育部、参照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增加校团委专职干部编制。校团委书记按学校中层干部配备和管理,各学院团委书记按学校党政职能部门所属科室正职标准配备和管理,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团的工作。学校按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划拨校团委日常工作经费,根据需要划拨其它专项经费,如成功素质展示节专项经费、运动会专项经费、迎新工作晚会经费等。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团学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武昌理工学院党委制定下发,由校团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各学院协同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学院党总支、相关部门和各级团组织的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校团委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学院团委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版权所有: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 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联系电话:027-8165216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庙山经济开发区江夏大道16号  邮编:430223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