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媒学院创立于2003年,开设有影视摄影与制作、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音乐学6个本科专业和空中乘务1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6人,博士学历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50%;学院聘请了梅昌胜、郭光俊、王丹萍、谢东升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形成了名导、名演、名家、名师引领,双师型和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团队。学院“影视创作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获评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影视剪辑艺术与技术》、《电视直播与现场报道》课程获批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被湖北省电影家协会授予“电影创作基地”。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两个专业在中国大学专业(软科)排名中进入全国前50%。
学院建有独立的教学实践实训大楼,拥有国内高端的影视制作中心、多功能小剧场、综合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实验室、MIDI音乐实验室、音频录播直播实验室、4K全景声审片室、强吸声混录棚、影视后期剪辑室、平面摄影室以及设施完备的琴房、器乐实训室、形体实训室、人物形象设计室、影视器材室等。各专业均建有实践实训工作室。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产业基地——央广教育、横店影视城、各级地方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3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摄影棚作为湖北卫视《桃花朵朵开》的录影基地,在业界享有盛誉。
学院以培养影视传媒全产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产学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把创(作)、演(表)、展(览)、赛融入教学,是明星、网红、达人的培养摇篮。学院以多元化的专业设置和创新的教育理念为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影视艺术全产业链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学院师生获得国际专业赛事奖项近百项。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际大学生配音艺术节等国家级专业赛事奖项200余项;获音乐“金编钟奖”、舞蹈“金凤奖”等省级专业赛事奖项近千项。学院先后十余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赛事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学院师生参演了多项国家级文艺节目,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2025蛇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癸卯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祭祀庆典、首届长江文化艺术汇等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学院的各种文艺活动被媒体广泛聚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学院教师自编自导自制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MV,被中央电视台聚焦后,又被学习强国、人民网等数十家权威媒体转载推送。
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提供高端的锻炼机遇。学生们有幸与廖昌永、魏松、张建一等知名歌唱家同台演出,也有幸与朱一龙、甄子丹、王鹤棣等影视明星同台出镜。
我院师资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名教师多次受中国驻大阪观光代表处邀请,参加日本“春节亮灯——点亮中国红”活动和大阪春节祭活动,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学院注重道技并举,坚持原创文化精品,搭建高质量艺术实践和文化交流平台,广泛服务社会。学院的“影视制作中心”、“实验艺术团”,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武汉市歌剧舞剧院等专业传媒机构、艺术院团,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电视栏目录制、影视剧拍摄制作、文艺晚会录制等引入学校摄影制制作中心,开展项目对接课程的专业化实训,实现校内课堂学习和校内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名导、名演的舞台实践平台,参与了张艺谋导演的《无界长安》、王潮歌导演的舞台剧《只有爱·戏剧幻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大型舞台剧《大秦》等多项演出。参与拍摄元宇宙特效影片《遇见·楚庄王》、纪录片《深山里的驻村第一书记》等作品。师生导演、主演或参演了院线电影《网红书记》、《江水无声》、法国普德赋主题公园的实景电影《上海“光明之城”》等多部影视剧。学生担纲武汉《临空港新闻》等多个栏目主播。
学院顺应传媒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坚持国际合作,教师国际访学、学生海外升硕。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院顺应时代需求,积极“造星育红”,培养了抖音百万粉丝网红罗言、知名歌手朱贝贝、河南第二炮兵某政治部文工团文艺部部长张赛、武汉邮政艺术团独唱演员余田、胡斌等一大批优秀校友。
版权所有: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 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联系电话:027-8165216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庙山经济开发区江夏大道16号 邮编:430223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