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教学手段,作业布置与批改是和课堂讲授紧密结合的辅助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强化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作业布置
(一)作业布置要避免“重量不重质、形式较为单一”现象,内容上体现三个优先,两个鼓励。
1. 优先选择课程章节的综合性、实践性、研究性作业,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专业知识,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
2. 优先布置合作型作业,采用互动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精神;
3. 优先选择课程中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等核心作业,让学生能巩固核心专业知识;
4. 鼓励学生设计作业和交叉批改,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和趣事;
5. 鼓励作业形式多样化,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制作、实训、调查、查资料等手段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任课教师要按照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要求布置数量、难易适当的作业。
1.布置作业应坚持促进学生复习、思考、质疑、创新的原则,通过完成作业达到掌握和会运用的程度;
2.作业题要有一定难度,原则上学生在各种学习资料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3.纯理论课的课后作业原则上每两周不少于一次,一次作业量为教学时数的1∕2左右,具体要求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确定。
4.音乐小课(声乐、器乐)课程每天课后作业时间合计不少于3小时,要求练习教室(琴房等)门口安装刷脸打卡机进行时长记录。学生作业(练习)上传蓝墨云,要求教师每次上课回课前,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进行评分。
5、特色课等合班课,课后作业每学期不少于三次。
二.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形式的可多样化,在现有基础上保留传统的全批、面批、口头批、分层次批等基本形式,同时探索学生团体和个体交叉批改,作业网络上交和批改,关联度大的课程任课教师共同批改等新型的作业批改形式。
2.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应预做,并要按时批改作业,原则上要求全批全改。
3.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错误之处应予以批注。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严格要求,不写潦草字,在批阅过程中,要多发现作业中的亮点,多使用鼓励性评语,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并要让学生在下次作业前加以订正。教师要认真批改订正的作业,对订正有困难的学生应采取面批或个别辅导的办法。三分之一以上学生作业中的全部或部分题目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指导集体订正。学生要独立作业,不抄袭,按时完成,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让学生重做,对迟交作业者,应酌情扣分,缺交作业达该门课程作业总量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其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4.教师应做好平时作业成绩的书面记载,并按一定比例记入学生该课程的平时成绩。
各专业要定期检查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督导随机抽查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定期汇总进行通报。